情况介绍
陈述:女,7岁,小学一年级,每天上学的路上都会出现呕吐的行为,一旦开始上课就会一切恢复正常,能够正常上课,母亲曾带来访者去医院检查,并未查出任何躯体疾病,后转向心理咨询求助。来访者父亲患有抑郁症(并没有按医嘱服用药物),并有家暴来访者母亲的行为,来访者曾多次目睹父亲家暴母亲。来访者的母亲希望能通过解决孩子上学路上呕吐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帮助来访者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希望能通过咨询更了解孩子。
来访者状态
来访者敏感,胆小,不自信,咨询过程中有明显的讨好行为,表达能力尚可,在拼命表达的时候会紧张、不安,摆放沙盘的时候会小心翼翼,有强迫洗手的行为,很容易担心,并且时常会感觉到恐惧。
主要问题
1.上学路上呕吐的问题(也是家长求助的主要原因)。
2.强迫洗手的行为(咨询中发现,但没有引起家长注意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主要源于父亲不定期和不可预见对母亲的家暴,导致来访者内心的焦虑、紧张、不安,父亲多变的脾气,让来访者经常处于小心翼翼、担惊受怕的状态。
诊断
1.经医院检查,就来访者的呕吐行为已排除躯体疾病。
2.因家庭原因及教养方式的问题而形成的不良心理状态。
3.需告知家长注意来访者频繁洗手的问题(因母亲工作在医疗体系,来访者的这一问题行为并未引起她的重视),运用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弱化来访者强迫洗手的行为。
初步分析
生物原因:无器质性病变,睡眠饮食正常。(有强迫症状,中度焦虑),父亲患有抑郁症。
社会原因:父亲不稳定的情绪,和对母亲的家暴,使得来访者经常处于惊恐和焦虑不安的状态中,又得不到有效的安抚和支持。
心理原因:非常期望父亲能够对母亲道歉并善待母亲,也希望母亲能够保护她自己,而不是来访者做“代理家长”一样照顾母亲的情绪,自己又不知道如何排解突如而来的不安、恐惧和焦虑。
咨询方案
目标一:帮助来访者找到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和方法,疏解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感。帮助来访者认清自己的需求,以此来帮助她赢得对于自己身体与感觉的支配。
目标二:与母亲一同商讨在对待来访者一些问题上可以采取的改变。做到母亲可以在来访者需要的时候给与她呵护、支持、理解。
第一阶段咨询效果
在咨询师的陪伴下,来访者从讨好的状态逐渐变得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担忧,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咨询中,焦虑情绪得到缓解,通过游戏的方式能够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接纳自己在感觉不好的时候告诉咨询师,而不会像最开始那样容易紧张不安,强迫洗手的行为逐步减少,加上母亲对咨询的支持和配合,来访者在上学路上呕吐的行为也得到缓解。